文章摘要
付朝阳.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101-104
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
  
DOI:
中文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痰浊中阻型  茯苓泽泻汤加味  通络止眩针法  眩晕障碍程度  生活质量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付朝阳 河南省武陟济民医院 
摘要点击次数: 262
全文下载次数: 111
中文摘要:
      目的:研究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武陟济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头痛、头重如裹、小便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积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搏动指数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手机扫一扫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