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家湖 谢彦鹏 魏爱民.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3-14 |
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刺治疗 临床疗效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1002 |
全文下载次数: 522 |
中文摘要: |
目的:通过针刺风池、天柱、L4~6夹脊、百会、太冲、太溪等穴与西医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探讨其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选的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血流供应更丰富,是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优选方法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